信息速递

学院新闻

艺术学院实践性教学成效凸显

能力与素质并重,教研与实践融合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就业,但许多学生在毕业之际,要么是对职业的选择举棋不定,要么是就业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职业倦怠感强烈,要么是对就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较弱,这与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我院党政领导在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带领全院师生从多方面开展了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工作。

   (一)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郭荣校长曾指出:“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首先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按照郭校长的讲话精神,我院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上,积极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拓展专业教师继续教育新渠道,先后与扬州电视台、扬州漆器厂、ACM户外用品有限公司、金螳螂设计公司、江苏笛莎公主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还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们“走出去”,让专家们“走进来”。先后安排多位专业教师与设计专家、国家级导演、知名演员交流,通过与大师、专家们零距离交流,不仅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而且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身专业发展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关系,也促进了他们社会适应力的同步提升。同时,为使教学与行业前沿紧密联系,学院相继聘请了全国各地包括扬州在内的艺术界杰出人士担任兼职教授,如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周积寅教授;江苏省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著名书画家、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萧平教授;瑞典朱丽亚音乐学院钢琴家贾淼飞先生等。他们或来院报告讲学,或来扬举办各种展演活动,浓郁了艺术学院的艺术氛围,拓展了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扩大了艺术学院的社会影响,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除此之外,学院每学期均会举办一到两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让师生时刻掌握业界前沿动态,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

    (二)立足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不断加强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的新途径

    学院十分重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为保证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学院在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先后设立了多媒体教室、美术专用教室、琴房、计算机机房、电脑作曲工作室及陶艺、漆艺工作室、设计展示等多个实验室,并购进了丰富的图书和音箱资料,同时积极发挥扬州大学扬州民间音乐研究所、扬州大学陶瓷(青花瓷)艺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作用,将教学与实践进一步融合。同学们在专业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指导下,有声有色地开展实验训练,成为校内实践性教学的亮点。

    为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师生的社会适应力,提高学院对外知名度,学院每年均会主办或协办数次校内外大型活动。如学院和北京大学、石河子大学,以及新疆兵团文联联合举办了新疆大山水画专题画展;与美国管弦乐团的四十余位师生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了互动。2011年2月18日至3月4日的扬大师生艺术团赴美“三巡”,不仅向美国民众进行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也向侨胞们倾诉了如今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变化,还向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们转达了国家对他们亲人般的问候,圆满地完成了国家汉办交给的工作任务。此外,每年扬州举办的“4.18”国际经贸旅游节上,我院师生都与扬州电视台积极配合,全力做好演出的排练及演出工作,在参演的多个节目中表现突出,获得了晚会导演组及其他参演团队的一致赞誉。为了强化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尤其是发挥公益性服务的作用,学院还经常组织师生在周末及假期赴农村薄弱学校、敬老院、社区等场所积极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今年暑期又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藏、赴社区进行慰问演出和艺术教育服务,引导师生们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树立了艺术学院师生“德艺双馨”的良好口碑。

    (三)不断完善毕业生回访制度,与用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

    为时刻掌控教学成效,检验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学院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对毕业生工作状况的跟踪调查,使学院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校内教学的优势及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向。同时,对毕业生工作的专业支持及人文关怀也使得毕业生增进了对学院的情感,为学院的健康发展积累了良好的人脉资源。

    近年来,学院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了解、分析,总结了艺术类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经验与技巧,先后多次举办了面向毕业班的就业指导讲座,按照“引导就业、鼓励创业、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先后有多名毕业生在省内外公务员、事业单位及教师招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录用为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在编教师,也有多位同学成功创业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大学生创业证书,还有些同学由于专业基本功扎实,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推荐面试后未出校门就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性协议。专业能力强、个人修养高、综合素质优已逐渐成为诸多用人单位对我院优秀毕业生的评价,这些都说明目前我院目前积极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四)坚定推进实践性教学试点,各级各类成果不断涌现

    近年来,学院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试点,实现了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水平的全面提升。学院的艺术教学改革实践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师范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并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教改成果获教育部、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扬州大学一等奖,完成或在研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20余万元。其中,2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师生书画及设计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级展览中获奖。音乐专业师生先后荣获江苏省第一、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专业组一等奖(古筝)和声乐专业组一等奖;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五项全能基本功比赛个人全能一等、二等奖;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声唱法优秀表演奖等;江苏省第九届五星工程奖声乐比赛银奖;服装专业学生作品荣获上海世博会爱尔兰国家馆服装画展最佳设计奖。

    目前,艺术学院正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较强社会适应力艺术人才。

电话:0514-87972226,0514-87972018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阳中路131号

Copyright © 2017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All rights received.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