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我院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积极倡导创新型教学法,2022年11月24日我院邀请简圣宇教授在线上为本科生上了一节《对艺术作品的阐释与接受》的公开课,我院的中青年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观摩。

首先问题导入:以问题“艺术要表现什么?”为导入与大家相互交流,引入对艺术作品接受与阐释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是艺术作品?等一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艺术作品的接受需要读者的理解,理解需要读者的重新阐释,这一过程就会渗透读者的主观意识。所以艺术作品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物,它本身并不能实现它自己,只有在理解过程中,意义的死痕迹才会变成活生生的意义,因为有了人的参与,作品意义才完整。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对艺术作品的阐释与接受,简圣宇老师以歌曲与影视剧为例、诠释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特点的相关概念的讲解,如:“视域融合”、“接受美学”、“召唤结构”等抽象概念,简圣宇老师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格局,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将枯燥的概念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句句点拨到位,总结概括精辟。
接着简圣宇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解读。
以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海西派”中的代表人物——郎世宁及其他的作品,介绍“海西派”的由来,赏析其肖像画、静物画等,从绘画技法、表现形式、画面内容等方面赏析与解读,来对比古今看待作品的差异、中西艺术的区别、观念的差异、各自的独特性等。
最后简圣宇老师给同学们布置课后作业:《花木兰》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对比中西艺术表现有哪些不同?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好的将课堂知识内化于心。
简圣宇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利用音视频、图片等手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晦涩的概念,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本节课,简圣宇老师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及特色,和学生互动热烈,体现出精心的课堂设计。简老师授课过程中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沉舒缓,吸引住每一位听课者的注意力,向大家展示了优质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水平,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教学观摩示范课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沟通、切磋探讨、共同提高的机会,对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观摩示范课活动的开展,必将深入推动学院强化教学管理、以教风促学风,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